领先车焦点
领先车焦点 > 行情 > 银保监会拟定经营门槛,谁能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

银保监会拟定经营门槛,谁能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

编辑:兰心雪   时间:2023-01-05 09:33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8056     

最近几年来火热的保险+社区养老服务业务将迎来监管规范日前,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银保监会已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销售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规范保险公司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销售保险产品的相关业务,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意见稿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了八大门槛,在销售,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整体来看,目前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公司,大部分都能达到要求,但部分保险公司可能会因为综合风险评级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

设置了准入门槛,净资产不得低于50亿元。

目前,养老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保险公司布局养老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头部寿险公司,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领域都如火如荼。

为规范保险公司向养老社区销售保险产品的相关服务,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保险业服务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能力,银监会起草了意见稿,向各人身保险公司征求意见。

对于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业务资质,意见稿拟定了八大门槛,包括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充足率不低于120%,连续四个季度综合风险评级为B级以上,公司治理评估结果为C级以上,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不低于三级,在其他监管评级或监管评估中无监管措施,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

针对上述要求,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简单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三季度,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寿险公司,大部分符合偿付能力要求,大部分能够满足综合风险评级要求多数公司卡在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的门槛上,约30家寿险公司达标

从现有各保险公司的布局来看,包括中国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太平人寿等,大部分已经开展业务的公司都符合要求但也有公司被拒,如某综合风险评级为C的房地产保险公司,某年报持续难产的保险公司

谈及门槛设置,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表示,养老社区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的投资建设项目,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要求较高购买养老社区对接产品的客户将养老钱交付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必须保证这一养老资产的安全稳定管理能力和养老社区的长期稳定服务净资产和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保险+养老社区服务稳定性的重要财务指标

需要成立养老金子公司来隔离业务,软实力也要跟上。

除了净资产,偿付能力等硬实力,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还需要满足一些软实力要求。

《意见稿》提出,保险公司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保险公司销售与社区养老服务相衔接的保险产品,应当与社区养老服务相兼容,与客户未来的养老基金需求相匹配,如长期年金,中长期保障型产品等

在风险隔离方面,银监会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建设方式运营养老社区的,应当以设立专业养老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养老服务保险公司应当与其专业养老金子公司在公司治理,交叉任职,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有效的隔离机制,防止风险交叉感染

对于隔离机制的建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忠指出,由于保险公司自建养老社区的商业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投资回收期更长,风险更大要求保险公司设立专业的养老子公司提供相关服务,是为了防止保险公司将长期养老资金与其他业务资金混为一谈,导致前期风险被隐藏,后期风险暴露导致客户养老权益受损,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宋也表示,主要考虑的是做好保险公司和养老社区运营机构之间的风险隔离,这也是政策文件的明确要求而且养老社区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服务领域,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完全不同明确要求养老子公司帮助推动和提升养老社区专业化管理水平

销售环节的规范一直是监管的重点这份意见稿还提出,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特点,制定专门的保险销售制度,加强销售人员的销售资质分级管理和专业知识培训测试,符合资质条件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业务要求保险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明确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养老社区服务提供者等各方的法律关系和服务受益人

谈及这些要求,李文忠说,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来加强风险防控,另一方面,通过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细化要求,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保护客户的养老权益,有利于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